综述
通过学习研读新课标的这些文章,可以总结出以下主要内容:
- 新课标确立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提出了“三会”的数学核心素养框架。
-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做了调整,如四个学段的划分,四大领域主题的调整等。
- 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要求”,设置了学业质量标准,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 新课标强调过程性目标,增加了“反思”等词语,以培养核心素养。
- 新课标既是内容标准,也是质量标准,对教学实践提供了明确指导。
- 学习和研读新课标,要联系实际,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综上所述,新课标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导向下进行了重要调整,对指导未来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研读新课标,在理论上把握其要义,在实践中贯彻其理念,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1 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 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 篇幅从6万字增加到10万字,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附录等。
- 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并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 新增了“学业质量”章节,提出了每一个学段要达到的学业质量标准。
-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 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
- 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 核心素养在各个学段的具体表现不同,修订数学课程标准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
学习问题 |
答案 |
2022年的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是何时启动的? |
修订工作自2019年1月启动,历时3年多。 |
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篇幅有何变化? |
篇幅从6万字增加到10万字。 |
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哪个章节? |
新增了“学业质量”章节。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三个方面? |
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
2 四个学段划分与四大领域主题的调整
- 学段划分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 该划分与其他学科的学段划分一致,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差异,有助于学生适应学校的正式学习生活。
- 九年义务教育可以实施“六三”学制,也可以实施“五四”学制,因地制宜,灵活安排课程内容。
- 课程标准以“六三”学制描述课程内容,但不意味着全国统一实施,鼓励部分地区部分学校在“五四”学制方面作出新的探索。
- 主题调整
- 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与2011年版相比,四大领域保持不变,但各领域的主题有所调整。
- “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主题进行了整合,更符合学科内在逻辑,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变化不大,但更加突出了百分数作为统计量的意义。
- “综合与实践”领域充实了具体内容,分为两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和应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倡导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问题 |
答案 |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如何划分学段? |
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主题上有哪些调整? |
“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主题进行了整合,更符合学科内在逻辑,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变化不大,但更加突出了百分数作为统计量的意义。“综合与实践”领域充实了具体内容,分为两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和应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 |
“五四”学制和“六三”学制在课程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
“五四”学制的第一学段(1~2年级)目标主要参照“六三”学制的1~3年级,第二学段(3~5年级)目标主要参照“六三”学制的4~6年级,适当降低要求。“五四”学制的第三学段(6~7年级)目标主要参照“六三”学制的6~7年级,适当提高要求,第四学段(8~9年级)目标主要参照“六三”学制的8~9年级。 |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分为哪两类? |
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第二类,应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 |
3 “数与代数”领域课程内容的变化
- 增加的部分
- 课标2022年版将“数与代数”领域的课程内容整合为“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 “数量关系”这一主题是一种新的提法,明确了小学阶段常见的数量关系。
- 突出了数学“基本事实”,明确将基本事实作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推理的依据。
- 删减的部分
- 小学阶段将不出现“方程”的概念,到初中再正式学习。
- 原来小学阶段的“成反比例的量”也延缓到初中阶段学习函数时再学习。
- 调整的部分
- 增加“跨学科主题学习”,使得“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更加“具体化”。
- 将“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如“年、月、日”“元、角、分”等,整合到“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中。
- 将负数的内容和“百分数”调整到“综合与实践”领域。
学习问题 |
答案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代数”领域做了哪些增加? |
将“数与代数”领域的课程内容整合为“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新增了“数量关系”这一主题,并突出了数学“基本事实”。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代数”领域做了哪些删减? |
小学阶段将不出现“方程”的概念,到初中再正式学习。原来小学阶段的“成反比例的量”也延缓到初中阶段学习函数时再学习。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代数”领域做了哪些调整? |
增加“跨学科主题学习”,使得“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将“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如“年、月、日”“元、角、分”等,整合到“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中。将负数的内容和“百分数”调整到“综合与实践”领域。 |
4 “图形与几何”领域课程内容的变化
- 背景研究
- 修订2022年版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时的国际比较研究,选取了美国、英国、芬兰、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六个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进行比较。
- 研究发现,中国的课程标准中“几何”内容的条目和占比最高,占比高达43%,远多于其他国家和国际平均值。
- 课程内容的变化
- 为增强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增加了“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活动和“基于基本事实进行推理”的要求。
- 由于学段划分的调整,有些内容所处的学段位置发生了变化。
- 为了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把原来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部分内容调整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
- 增加的内容
- 主要增加了“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相关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 在新课标下,教学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如引导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给定线段的等长线段,感知线段长度与两个端点之间距离的关系,增强几何直观。
- 调整的内容
-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有两个主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有些内容因为学段划分的调整而发生了变化。
- 跨领域调整的内容
- 一些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和方向的内容从“图形与几何”领域调整到“综合与实践”领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关联。
学习问题 |
答案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增加了哪些内容? |
增加了“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活动和“基于基本事实进行推理”的要求。 |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法上有哪些改变? |
在新课标下,教学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如引导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给定线段的等长线段,感知线段长度与两个端点之间距离的关系,增强几何直观。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哪些内容调整? |
有些内容因为学段划分的调整而发生了变化,例如,原来在“图形的认识”中提到的“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以及“图形的测量”中涉及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都往后调整。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哪些跨领域的内容调整? |
一些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和方向的内容从“图形与几何”领域调整到“综合与实践”领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关联。 |
5 “统计与概率”领域课程内容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内容在新课标中的变化与意义
- 相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领域,这部分内容篇幅较少,但在大数据时代显得意义重大
- 小学阶段分为若干主题: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以及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 小学阶段的主要变化
- 第一学段的“分类”调整为“数据分类”,从具体事物分类到抽象数据分类
- “百分数”内容移到“统计与概率”领域,强调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 强调“数据分类”
- 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 分为对“事物”的分类和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两个层面
- 数据分类有助于预测、决策,有助于问题解决
- 强调“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 百分数作为一种标准量,有助于决策和预测
- 百分数教学要引导学生知道百分数是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表达,既可以表达确定数据,也可以表达随机数据
学习问题 |
答案 |
新课标中“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
主要变化有两点:一是第一学段的“分类”调整为“数据分类”,强调从具体事物分类到抽象数据分类的过程;二是将“百分数”内容移到“统计与概率”领域,强调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
“数据分类”有什么重要性? |
数据分类有助于预测、决策,有助于问题解决。它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数据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一步感悟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 |
“百分数”的统计意义是什么? |
百分数是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表达,既可以表达确定数据,如饮料中果汁的含量,税率、利息和折扣等,也可以表达随机数据,如某篮球运动员罚球命中率、某城市雾霾天数所占比例等。百分数作为一种标准量,有助于决策和预测。 |
如何在教学中强调“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
教学时要更多地关注“百分数”作为一种标准量,并帮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活动经验。例如,可以通过实际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决策和预测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是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表达,既可以表达确定数据,也可以表达随机数据。 |
6 “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内容的变化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综合与实践”内容
- 以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形式呈现
- 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
- 对“项目式学习”的要求适当放缓,以避免实践层面的困难
- 新课程标准对“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描述的改进
- 过去的描述较笼统,新课程标准对主题活动进行了分类
- 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
- 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
- 项目学习的要求和实施
- 项目学习要求解决现实问题,比主题活动要求更高
- 项目学习需要学生在复杂、真实和充满问题的学习情境中持续探索和学习
- 教师在实施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时的指导和建议
- 对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名称和具体活动内容进行了列举,但这些只是参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在实施活动时,需要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评价”
- 需要规范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基本步骤:确定主题或项目、拟定计划、实践探究、成果评价、展示交流
学习问题 |
答案 |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全面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如何实施“综合与实践”内容?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综合与实践”内容以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形式呈现,其中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 |
新课程标准对“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描述有何改进? |
新课程标准对“综合与实践”的内容描述进行了细化,将主题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一类是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 |
项目学习的要求是什么? |
项目学习要求学生在复杂、真实和充满问题的学习情境中持续探索和学习,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 |
教师在实施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时需要注意什么? |
教师在实施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时,需要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评价”,并规范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基本步骤:确定主题或项目、拟定计划、实践探究、成果评价、展示交流。 |
7 是内容标准,也是质量标准
-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有三个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导向、问题导向。
- 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描述中增加了“学业要求”,并新增了“学业质量”板块。
- “学业要求”主要明确学段结束时学习内容与相关核心素养所要达到的程度。
-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 增加了“学业要求”
- “课标2022年版”在描述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时,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呈现。
- “学业要求”紧扣核心内容,呈现得相对具体明确,具体体现在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上。
- 设置了学业质量标准
-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学习问题 |
答案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哪两方面进行了增强? |
在描述课程内容时,增加了“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两个板块。 |
“学业要求”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作用是什么? |
“学业要求”明确了学段结束时学习内容与相关核心素养所要达到的程度,具有可操作、可测查的特性。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如何调整学业要求? |
对一些学业要求进行了降低、提高或微调。例如,取消了所有关于速度的指标,增加了关于“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要求,微调了“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要求。 |
什么是学业质量标准? |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
学业质量标准在教学和评价中的作用是什么? |
学业质量标准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及评价提供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材的编写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
请 Ta 喝咖啡 ☕️
喝咖啡记录:
日期 |
昵称 |
金额 |
备注 |
2024-04-09 21:42 |
*颢 |
¥9.90 |
喝咖啡 |